简介
江苏大学智能机械及机器人研究所隶属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研究所具有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是江苏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所在实验室为江苏省省级工程实验中心,拥有各种新型多功能测试仪器设备,先进的加工中心、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及大型工程软件等。现有成员11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要从事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械CAD与CAM、机构分析与综合、高等机构学及机器人机构学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研项目有: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市厅级6项,横向课题多项,总经费400万左右。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有50余篇被EI等收录。共申请专利20余项,获权10项。
主要研究方向
一、串、并联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分析、参数优化及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并联机构智能化型综合软件。
二、串、并联机器人机构应用研究
1、复合环境试验中多维振动台设计理论和产品开发
2、多维振动控制装置设计理论和产品开发
单自由度磁悬浮减振模型 三平移磁悬浮减振平台模型
3-4R-R-R 三平移减振平台模型 2-P-R-R-R+2-P-S-S 两平移两转动减振平台模型
6-SPS 六维减振平台模型 3-P-R-R-4R 三平移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减振平台模型
3、复合医学工程领域中推拿康复机器人研究
中医推拿机器人样机之一 中医推拿机器人样机之二
4、农业领域秧苗移栽机器人和谷物清选空间筛
5、工业领域三维坐标测量
秧苗移栽机器人 三平移坐标测量机
6、柔性微动机器人
7、特种机器人
三、智能材料与结构、可靠性工程
四、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
研究成果
一、多自由度减振系统
用于车辆、船舶、飞行器及其它多维防振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仿橡胶多维减振平台设计的系统理论与非线性解耦控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定本项目为优秀获奖项目。
二、并联机器人
应用于虚拟轴机床、虚拟轴三维测量机、虚拟装配机器人、秧苗移栽机器人、护理机器人、中医推拿机器人、全柔性微动并联机器人、机器人腿、多维力传感器。
有关获奖项目:
序号 | 获奖类别 | 获奖项目 | 授予单位 | 授予 时间 |
1 | 江苏省第二届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学生组一等奖 | 新型多功能三平移机器人 | 江苏省教育厅 | 2003年 |
2 |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地区二等奖 | 新型多功能三平移机器人 | 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 | 2004年 |
3 |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地区二等奖 | 中医医用推拿机器人 | 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 | 2004年 |
4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 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 | 教育部高教司 | 2006年 |
5 | 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 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 | 江苏省教育厅 | 2006年 |
6 | 第三届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学生组优胜奖 | 五自由度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 | 江苏省教育厅 | 2006年 |
7 | 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 管外自动清理及表面保护多功能机器人 | 江苏省教育厅 | 2008年 |
三、可控阻尼减振器
用于多维减振系统、汽车悬架变阻尼无级调节,实现悬架的减振,“智能材料结构在汽车悬架系统减振中的应用研究”获机械工业联合会三等奖,江苏省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可控两自由度五连杆机构
用于二维坐标测量机、曲线曲面加工机床及雕刻机。“智能化五连杆机构实验台”获江苏省高校自制实验仪器一等奖。
五、汽车门锁操作力测量机
用于各类起动门锁操作力大小的测量,获校科技进步奖。
六、汽车球节头疲劳试验机
用于各类车辆转向球节头疲劳试验,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精确热处理机械手
用于流态床粒子炉加热与流态床冷却装置之间工件自动操作。
八、可控定扭气动扳手
可实现气动扳手定扭、报警、自动切断气源。
研究所成员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马履中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名誉所长 |
华希俊 | 教授、硕士生导师 |
|
谢俊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所长 |
尹小琴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副所长 |
杨启志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副所长、机械设计系副主任 |
鲍培德 | 副教授 |
|
朱长顺 | 副教授 |
|
吴伟光 | 讲师 |
|
陈修祥 | 讲师 |
|
杨德勇 | 讲师 |
|
孙建荣 | 讲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