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集成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技术。该专业主要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可从事机械、汽车、电子、医药、纺织、轻工等领域的智能化设计、制造及管理等技术工作。
Q2:为什么要选择本专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广泛和深远的变革。为了在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目前中国作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亟需智能制造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Q3: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课程?
本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设计、电工电子学、公差与检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设计与仿真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与技术、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传感技术、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管理等。
Q4: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机械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余人、教授4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7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共计2290余人,其中本科生1580余人,硕士研究生610余人,博士研究生90余人,留学生20余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具备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江苏省优势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排名全国第20位(全国前10.58%)。
多年以来,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一直坚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相关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其中,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机电控制技术、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微纳米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工业无损检测、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先进成形技术、图形技术、表界面科学与技术、现代机械传动与控制、光电子及通信技术、仪器科学等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激光特种加工、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网络制造、云制造、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数字化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我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上述专业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成果为基础,进行专业教学课程及内容、学科研究方向和师资的深度交叉重组,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牵头负责开展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会计师)7人。师资配置分为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智能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测控技术、车辆工程、光电子及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方面。
本专业教学硬件及教学环境依托我院工业中心实验室、各学科实验室,并建设了“江苏大学-施耐德电气-友高物联网联合智能制造实验室”。其中,工业中心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地约2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仪器设备数量2600余台套。拥有集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相互交融、递进提升的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和数控技术、逆向工程等11个示范性教学窗口,并拥有多种智能制造相关教学软件。以上实验教学条件为本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5:本专业有哪些价值与功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为了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技术,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的岗位设置变化,特别是“机器换人”的快速发展,导致在大量低技术含量岗位消失的同时,依托于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应运而生,如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机械、医药、纺织、轻工等领域智能设备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数据管理和测试验证等岗位,正在形成巨大的专业型人才、跨学科人才和系统级人才需求缺口。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智能制造领域交叉学科背景的系统级人才,具备从事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该专业人才将在未来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Q6: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
对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器人等感兴趣,有志于从事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及研发的同学,适合学习本专业。
Q7: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成为具备综合设计、优化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工程师,在企业中能够进行结构性、系统性的优化设计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因此,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技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机械学、控制学、计算机学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
Q8: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深度学习等前沿信息化技术对机械、汽车、电子、医药、纺织、轻工等领域实现智能化改造的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及研究和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科学、工程以及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高素质研究应用型骨干及领军人才。
Q9: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第一学期刚接触工程学科重要的“技术语言”—工程图学课程时,学生可能会由于空间想像能力不强,暂时遇到一点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都能克服。
Q10: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关键词,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18年教育部新批准的新工科专业,社会对它的关注度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个性化定制就等同于智能制造,认为机器换人就等同于智能制造,认为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就等同于智能制造,认为大数据+互联网就等同于智能制造。其实,这些都只是智能制造涉及的关键技术,而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涉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技术。
Q11:本专业毕业生大致工作区域是哪里?
江苏大学近3届机械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发达省份就业的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依次为86.11%,85.98%和85.05%。这充分体现了江苏大学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服务发达地区、辐射全国的就业优势。
Q12: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全球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机械制造、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医药、纺织、轻工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制造领域产品/产线的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Q13:本专业的深造途径有哪些?
本专业的学生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选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方向攻读研究生。江苏大学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绩优秀者可以提前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并可申请直博或硕博连读。
此外,本专业与美国普渡大学、澳洲西澳大学、法国ESTIA工程师学院等国外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可选拔优秀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至2年不等的学习交流。
培养方案-智能制造工程(2020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