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印,出生年月:1972.06。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及社会兼职: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SCI收录)副主编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SCI收录)编委
研究领域:
1.食品生物安全:
2.果蔬采后生理、病理;
3.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
4.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主要论著:
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Proteom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Food Chemistry, Carbohydrate Polymers, Food Contro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食品科学及微生物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 收录论文160多篇、EI收录论文20多篇。在这160多篇SCI收录论文中,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5.0以上的有7篇,8.0-15.0之间的10篇,5.0-8.0之间的50篇。应邀分别在国际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期刊发表综述论文。
发表的160多篇SCI 收录论文已被国际期刊引用2500余次,其中被美国、新西兰、以色列、南非、阿根廷、印度、泰国等国的学者他引1900余次,引用的期刊包括60余种国际期刊。
科研成果及奖励: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近五年获奖项目:
1. 果蔬保鲜流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02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排名第一(项目主持);
2. 果蔬病害生物防控及保鲜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2019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项目主持);
3. 果蔬采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2018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项目主持);
4. 果蔬采后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项目主持);
5.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8年度,个人奖;
近五年所获荣誉称号:
2022年4月,入选爱思唯尔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2022年1月,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
2021年9月,被评为“镇江市师德标兵”;
2021年4月,入选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2021年7月,被评为 江苏大学 “师德标兵”;
2020年12月,被评为“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11月,被评为江苏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12月,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师”;
2017年5月,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