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官网
|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学院领导
学院党委
院长秘书
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
博导介绍
教授风采
专任教师
特聘/兼职教师
本科教学
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
教材建设
实验室建设
课程建设
教学文件
教学研究与改革
教学管理平台
学科科研
学科概况
科研概况
学术交流
学生工作
思政教育
学风建设
助困工作
素质拓展
社区建设
团学组织
就业工作
研究生工作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管理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研究生下载专区
党群工作
组织机构
制度建设
理论学习
三全育人
党史学习教育
党风廉政教育专栏
关工委工作
国际交流
交流动态
国际会议
留学生教育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校友录
校友活动
优秀校友
成果展示
激光加工类
柔性电子类
传动控制类
表面技术类
结构设计类
检测传感类
光电器件类
下载专区
下载专区
师资队伍
SHI ZI DUI WU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特聘/兼职教师
>>
机械工程学科
>> 正文
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
>
博导介绍
>
教授风采
>
专任教师
>
特聘/兼职教师
>
机械工程学科特聘/兼职教师
乔冠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布日期:2024-03-30 浏览次数:
乔冠军
姓名:乔冠军(博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
地址:江苏镇江学府路301号
Telephone:0511-88791947
Fax:
E-mail:gjqiao@ujs.edu.cn
研究方向:
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多功能设计与优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
2)热电、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教育经历:
1985.9-1995.10: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教学经历:
1995.10-1997.10: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1997.10-2013.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1997)、教授(2002)、博导(2003)
期间:日本大阪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7-11)、西澳大利亚大学GLEDDEN访问教授(2008.8-10)、巴黎中央理工大学TANDEM访问教授(2010.8-9)。
2013.3-今: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主讲本科生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材料学、功能陶瓷材料、陶瓷学、工程材料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研究生课程:陶瓷力学性能、材料科学进展。
已培养硕士生40余名,博士生19名。
项 目:
主持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73专题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2项)、霍英东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目前在研项目:
1)科技部863项目,先进轻质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发(编号2012AA040209),290万,主持
2)教育部重大项目,互穿型金属封装陶瓷复合防护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破坏机理研究(编号313046),100万,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i-Si-C合金与碳化硅陶瓷的非反应润湿与界面结合机理(编号51172177), 60万,主持
4)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项目,电容型陶瓷压力传感器,100万,主持
奖 项:
科研获奖:
1)国家技术发明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二等,2012,排名第一
2)教育部技术发明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一等,2011,排名第一
主要学术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2005);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
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3);
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13);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4)。
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
主要学术兼职:
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生态环境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常务理事;
《硅酸盐学报》编委等。
论文专著专利:
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SCI引用11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代表性论文:
[1]Lin JP,Li XD,Qiao GJ,Wang Z,Carrete J,Ren Y,Ma LZ,Fei YJ,Yang BF,Lei L,Li J, Unexpected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beta-Zn4Sb3 Opens the Door to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136(4): 1497-1504
[2]Lin JP, Qiao GJ, Ma LZ, Yang R, Yang BF, Fei YJ, Lei L, Heterogeneous in-situ nanostructure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Zn4Sb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2(16): 163902
[3]Li XD, Carrete J, Lin JP, Qiao GJ, Wang Z, Atomistic origin of glass-like Zn4Sb3 thermal conductivit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3(10): 103902
[4]Lu XF, Chen M, Fan L, Wang C, Wang HJ, Qiao GJ,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eta-Si3N4 thin layers in basal plane under tension: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2(3):031907
[5]Xu SJ, Lie J , Qiao GJ, Wang HJ, Pore structure control of mesoporous carbon monoliths derived from mixtures of phenolic resin and ethylene glycol, Carbon, 2009, 47(8): 2103–2111
[6]Dai PY, Wang YZ, Liu GL, Wang B, Shi YG, Yang JF, Qiao GJ, Wang HJ, Fabrication of highly dense pure SiC ceramics via the HTPVT method, Acta Materialia, 2011, 59(16): 6257–6263
[7]Fang GP, Li W, Wang XF, Qiao GJ, Droplet Motion on Designed Microtextur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Tunable Wettability, Langmuir, 2008, 24(20): 11651–11660
[8]Li W, Fang GP, Li, YF, Qiao GJ, Anisotropic wetting behavior arising from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Parallel grooved structur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8, 112(24):7234–7243
[9]Liu GW, Qiao GJ, Wang HJ, Yang JF, Lu TJ, Pressureless brazing of zirconia to stainless steel with Ag-Cu filler metal and TiH2 powder,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8, 28(14): 2701–2708
[10]Xu SJ, Qiao GJ, Li DC, Yang H, Liu YN , Lu TJ , Reaction forming of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using phenolic resin derived porous carbon preform,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9, 29(11): 2395-2402
[11]Xu SJ, Liu GW, Li J, Qiao GJ, Incorporating conductor paste in a low-temperature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large mesoporous carbon counter electrod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76(1): 504–511
[12]Liu GW, Jian WZ, Jin HY, Shi ZQ, Qiao GJ,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in nano-TiO2 ceramic prepared by a rapid and high-pressure sintering process, Scripta Materialia, 2011, 65(7): 588–593
[13]Li YF, Liu P, Wang, XD, Jin HY, Yang JF, Qiao GJ,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N/intergranular amorphous phase in pressureless sintered Si3N4/BN composites, Scripta Materialia, 2010, 63(2): 185–188
相关链接 :
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技厅
镇江市科技局
中科院分区在线平台
江苏大学首页
江苏大学科技处
信息公告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
机械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