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6号)和《江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江大委发〔2017〕39号),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学校学院发展正确方向,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扎实推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现就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深刻领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施“七项工程”,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进菁英学院建设,着力构建精英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加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年、形势与政策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纲要》学习等,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学生优良学风和良好习惯培养、日常行为管理,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4.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选树典型,寻找“最美江大人”“感动江大人物”等,积极参与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职工和十佳青年学生、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举办“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强化教师思想教育,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 5.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健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扎实推进“书记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建设,引导教师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增强他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学术道德特别是学术诚信教育,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践行者。积极构建教育、宣传、监督、评聘、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在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对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的教师,经查实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7.完善教师考核管理服务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学业导师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热情关心教师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实际困难。 (三)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实施“以文育人”工程 8.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大民俗文化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普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开展“知校史、明校情、释校训、唱校歌”主题教育,强化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组织开展科技竞赛、文艺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浓缩固化,利用标语、文化墙、宣传栏等推出校园文化成果,形成学院特色文化,发挥文化的熏陶和育人作用。 9.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打造好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为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制度,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纳入学分。推进大爱江大校园、创新创业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大眼睛”公益团队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的社会调研,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0.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机制,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大力开展励志教育,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发奋成才。 11.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在“江帆网”“江大青年”“心灵驿站”等网站的宣传报道,拓展网络教育和服务功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网络行为习惯。加强对校园网交互社区、网络即时通讯特别是网络群组的舆论搜集、分析和引导,及时有效回应学生关切。 12.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载体和方式,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共青团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自身建设和工作指导,增强工作活力,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广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 (四)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实施课堂教学引领工程 1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强化学院专业(基础)课程立德树人职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落实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科学思想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推进落实学院中层干部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与惩处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 (五)严把意识形态话语权,实施阵地建设巩固工程 14.规范管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坚决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组织宗教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关心、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引导。 15.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坚持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及时掌握师生在校园网、主流社交网站上的动态。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建立“预防、人防、联防、补防”监控机制,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师生网络安全与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守“底线”意识。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师生答疑解惑,宣传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完善学院与地方宣传、教育、网信、公安、通信等部门的网络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及时配合学校做好发现和处置网上不良信息。 (六)按从严治党要求,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16.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党支部设置,在按学院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工党支部,按专业、年级或高年级班级等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探索依托课程、学科、实验室、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选优配强教工、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优秀大学生党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明确党支部书记职责、待遇,定期开展轮训。严格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督促指导党支部按期换届,加强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每年进行摸底排查,对班子不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的坚决限期整顿转化。 17.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贯彻学校发展党员工作九项制度,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端正师生入党动机,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执行大学生党员发展“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渠道。重视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 18.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委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和集中教育。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多层级培训,学校党校、分党校、网上党校多元化教育,坚持典型引领、注重实践锻炼、建立全面培养考察机制等多形式的培养教育网络。深入实施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持续开展创“三先三优”先锋,做“四有”好老师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定期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 (七)配齐建强队伍,实施队伍建设保障工程 19.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学校要求,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其中,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兼职辅导员,并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1名,采用个人自荐和学院指派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选聘学业导师,积极选聘校内名师兼职担任辅导员或学业导师;鼓励德才兼备的专家教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 20.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二级党组织书记、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等培训班。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积极参与省高校辅导员培训,鼓励优秀辅导员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参与省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遴选,积极参加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配合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咨询师专题督导及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等培训工作。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21. 强化学院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规范完善学院党组织会议,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2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学院党委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加强党支部建设,完善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队伍,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统战工作。积极发挥分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组织协调、全院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工作合力。 23.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和保障督查机制。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推进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按需纳入年度预算,予以足额保障,统筹安排支出,提高使用效益。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全院各单位、各领导干部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省委和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定期通报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和存在问题的情况,对弱化思想政治工作、履行责任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 2017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