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官网 | ENGLISH
师资队伍
SHI ZI DUI WU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学院教师 >> 教授 >> 正文
 
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 >
博导介绍 >
教授风采 >
学院教师 >
 
 
 
学院教师
华希俊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发布日期:2013-09-25   浏览次数:

 

 

  华希俊,男,1966年1月生,江苏仪征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表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镇江市激光表面微智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江苏省高端滑动轴承及自润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减速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镇江市工程图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987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留校任教。19944月于江苏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5月至20053月赴日本国立宫崎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获宫崎大学系统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历任江苏大学模具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机械工程学院院办主任、机械设计工程系主任及支部书记等职,并先后获评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校优秀教师及优秀学业导师、《中国表面工程》优秀审稿专家。

    近年来一直从事摩擦学、表面工程、激光清洗技术应用及制造装备研发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市科研课题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8项,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4项。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ribology、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Int J Adv Manuf Technol、中国激光、中国表面工程、中国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及表面技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30 余篇。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1 项、二等奖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16 件,软件著作权 2件。参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精密与特种加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5 部。指导博、硕士生 30 余名,毕业生多在上汽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康尼机电、舍弗勒、康明斯等龙头骨干企业从事研发及管理工作。


一、 承担主要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端轴承微织构表面润滑膜转移弥散机理与摩擦学设计(51375211),主持,结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载精密滑动导轨激光仿生复合织构抗粘减摩耦合机理与防爬行设计(51975252),主持,在研;

3.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高端轴承激光复合织构减摩增寿关键技术研究(BE2017122),校项目负责人,在研;

4.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基于激光微造型处理的运动副表面摩擦学优化设计研究(教外司留2007-1108),主持,结题;

5. 中国博士后基金:柴油机关键摩擦副激光微造型润滑减摩耐磨技术研究,主持,结题;

6.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内燃机摩擦副激光微造型润滑耐磨关键技术研究,主持,结题;

7.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新型毛化模具表面摩擦学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07KJD460035),主持,结题;

8.镇江市工业支撑项目:高性能航空轴承激光表面强化改性与复合织构处理关键技术(Y2012039),校项目负责人,结题;

9. 镇江市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长寿命航空轴承关键技术研发(ZD2018001),校项目负责人,在研;

10. 扬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性能重型发动机关键凸轮驱动部件研发及产业化(YZ2018125),校项目负责人,在研;

11. 镇江市激光表面微智造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镇财教2019-82号文),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则微观几何形貌表面的设计与制造机理研究 (50475122),主要参加者,结题;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属塑性成形模具表面微观织构的主动设计制造及其摩擦和成形机理研究(51175233),主要参加者,结题;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燃机分区差异织构润滑减摩与机油消耗机理及其协同控制研究(51375213),主要参加者,结题;
15.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性能凸轮轴的激光微加工复合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BE2010060),主要参加者,结题;
16.
江苏省高技术重大研究项目:零泄漏非接触式高性能机械密封及其跨尺度激光造型加工技术研究(BG2007023),主要参加者,结题;
17.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车用发动机关键摩擦副激光微造型复合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Q10090561),主要参加者,结题;
18.
江苏省工业支撑项目:模具表面微形貌的主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BE2014115),主要参加者,结题
19.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采用激光强化技术的中空薄壁件冷温复合锻挤自动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BA2014145),主要参加者,结题。

二、获奖成果


1.
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金属切削毛刺形成机理、预测预报、控制技术开发及其应用;
2.
200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节能环保型发动机的激光珩磨技术与装备;
3.
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摩擦副表面激光微造型及其节能减磨技术与应用研究,;

4. 2015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激光高能束效应的先进表面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5 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机械零件表面微织构的主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6. 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零部件表面主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

7. 2016年中国专利优秀奖:发动机气缸表面激光微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8. 201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车辆高性能传动齿轮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三、联系方式


Emailxjhua@ujs.edu.cn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邮编:212013

竭诚欢迎有志趣的博/硕士生加盟本研究团队,共谋发展!


 
相关链接 : 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技厅
镇江市科技局  中科院分区在线平台  江苏大学首页  江苏大学科技处  信息公告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
机械学院公众号